淺析播音主持藝術語言的律動.doc
論文淺析播音主持藝術語言的律動作為一門注重語言表達的藝術,播音專業更加注重聲音的律動。而播音主持又是一門借助語言有聲表達來傳達內涵的工作,對播音員的要求十分苛刻,對聲音的追求十分完美,只有擁有良好的聲音,掌握必要的聲音律動,隨著情節與場景的變化不斷展現語言的無盡內涵,才能實現播音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語言與情感交流。可以說聲音的律動在播音主持中占據重要地位。無論是廣播還是電視都離不開有聲的語言。只有根據語言表達的需要借助聲音的律動進行內涵的展現,才是出彩到位的播音表演與主持。一、播音內容與播音有聲語言的律動關系分析播音主持有聲語言的律動更多的受文體與播音內容的限制與牽連,不同的文體及不同內容的播音主持內容對聲音的律動要求也不一樣。要想實現不同文體與不同播音內容的成功闡釋,必須依賴語言的多樣性與節奏性。在敘述類的文體中,要注意語言的繪聲繪色,盡最大限度的借助語言的節奏表達事物或場景的原貌。而在議論性的文體中,語言的節奏感要內斂與沉穩,借助含蓄的語氣表達明確的態度,語氣上也要堅定有力,才使得議論文的結論具有說服力與感染力。對于抒情性的文體與播音內容,要借助聲音的節奏感來展現語言情感的層次變化,句子表達上要情感充沛,融情含義,借助節奏的鮮明變化表現出情感的起伏與波動。不同的文體決定不同的聲音表達節奏,不同的聲音表達節奏影響著播音文體與播音內容,影響著觀眾的感官與聽覺感受。在面對不同的播音文體與播音內容時,選取合理的規范的聲音律動,才能充分的展現出播音的獨特魅力。二、有聲語言節奏在敘述性作品中的表達分析敘述性的作品,一般來說其情感的波動幅度不是很大,在敘述時更多的是對場景的敘述、重復、轉述。但是正是因為其在情感的體現上比較平穩,要想獲取觀眾的同化,就必須借助語言的節奏實現語言表達的繪聲繪色。在敘述型作品中,語言節奏上起伏有度,節奏保持平實、穩定,實現語言的節奏與敘事內容及情感波動相一致。具體來說可以根據下面兩方面來控制語言的節奏感。(一)根據不同人物的語言合理調整語言節奏所謂的人物語言主要是播音內容中的人物語言,其要求播音主持人在進行播音時盡最大限度的模仿人物的聲音,注意其聲音表達上的節奏感與層次感。不同人物的語言及語言的節奏是不斷變化的,即使是同一個人物在面對不同的場景其語言的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心情影響著語言與語言的節奏。常見的場景決定語言節奏感的例子如:在人處于激動的情感狀態中,其語言的節奏感比較舒緩,甚至出現停頓,節奏上體現出一種高昂與緊張感。不同年齡段的人在語言的表現上也不盡相同,其在聲音的節奏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孩子的聲音定位于活潑、可愛,充滿陽光與童趣,節奏感比較明顯,鮮亮。青年人則充滿朝氣,積極向上,節奏上非常爽朗、高昂。中年人在節奏上變化就開始趨于平緩,沉穩、敦厚。老年人是飽經風霜后的滄桑,綿遠悠長。不同的性格影響語言的節奏,性格溫柔的人,語調是平直的,節奏感不明顯。而有的人性格比較活潑,聲音干脆、直接,這樣的有聲語言一般借助高而平,中速偏上的語調來展現。(二)根據情景的變化來控制語言的節奏播音員在進行播音時總是追求敘述成分的形象性,借助音色與節奏的變化來逼真再現內容中的各種場景,呈現給觀眾多元的體驗。這就是根據場景的變化來展現語言的節奏,實現場景描繪的逼真性。情境的色調描繪注意與聲音的情感相協調。例如下面一段文字的朗誦:”離別分散總是難以忍受的,當父母得知我要踏上去海南的旅程時,便急匆匆趕來車站送我,想阻止我這次行動。但是面對淚流滿面的兩位老人,我依然踏上了南去的旅程,即使我心里也有著無限的悲傷與流不盡的眼淚。飛馳的列車將年邁的父母拋在后面,我的心也隨之顫動,我是怎樣的人,居然忍心為了祖國的事業離開年邁的他們!“在這段文字中,既有心理描寫也有場景的展現,總體的感情基調是不舍、矛盾與痛苦的。這就要求我們播音時要注意借助語言的節奏將悲苦的情感展現出來,處理好重點語詞的節奏性。在讀”匆匆“二字時要注意將后鼻音的加重,重在表現父母的著急與心情急迫。在讀”還是義無返顧踏上南去的旅程“這句話時將”還“、 ”踏上“等字的韻母發音延長,借助延長的音調表現我內心的糾結與痛苦,最終下定決心的無奈。在讀”我心里也有著無限的悲傷與流不盡的眼淚“時注意語言的停頓,一字一頓,表現作者的悲傷心情。在讀到”飛馳的列車“在音高的處理上將”飛馳的“語速調快,突出車速的快,有后面的場景相呼應。三、有聲語言節奏在議論型作品中的表達分析除了敘述型的播音作品,還有議論型的,其主要是為了說明并論證某個問題的觀點與態度,在進行寫作時要注意抓住論據并就事情進行理論,重在以理服人。在進行正式播音主持時,需要借助聲音對作品種的論證情態進行說明。要求播音者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要保持態度的明確,情感飽滿,語言節奏上把握分寸。注意態度明確,是非曲直表露明顯,情緒充滿,張弛有度,充分體現一定的分寸感,避免大篇幅的抒發,太過感情化。節奏上要鮮明,突出其理論性特點。其次要注意語氣的堅定有力,注意語調的平穩,讀音準確,節奏感強烈。節奏上不宜舒展多變,態度上要立場、觀點明確,語調平直,多為肯定,首句可以考慮氣勢高,呈現逐漸下行的趨勢,最后以干凈利索的語氣結尾。四、有聲語言節奏在抒情型作品中的表達分析除了敘述與議論型文體外,還有抒情性文體,其抒情形象多元化,論述也比較多,我們進行節奏的把握時需要注意兩個方面。首先要注意營造一定的意境形象,注意整體與局部的和諧統一。播音作品要想打動人,首先要營造好抒情氣氛,這是外在的場景布置,我們在這里略談。其次是有聲語言的把握。我們應該盡量控制聲音,讓語言充滿情緒性,用情緒去打動觀眾。對播音作品的內容與感情的基調有著充分的把握,在進行播音時能夠以極短的時間進入角色與場景。在悲傷時語調低沉,情感低落,表現內心的痛苦與悲傷。在高興時注意語調的歡快與節奏明朗,表現內心的喜悅。借助多樣的情緒變化去感染、打動讀者,在節奏的變化中實現觀眾對情感的有效體驗。結束語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播音內容需要不同的語言體現,語言的體現又借助語言的節奏感。無論是哪一種文體或者是什么樣的播音內容都需要播音者充分了解其情感與內容,把握住播音的主體基調,借助語言的起伏變化,節奏鮮明,來展現豐富多彩的形象與場景,描繪出不同的內心情感,通過播音有聲語言的節奏感與形象感,讓觀眾得到心理的滿足,以最完美的角度呈現播音的最佳效果。